伶瑶仙子看着凌乱的紫芝崖道:“都说罗睺乃三界第一智者,我看怕是徒有虚名。
如此简单的计谋就将截教众仙耍得团团转,通天的座下也太无人了。”
“不是截教无人,而是罗睺太会隐藏了。所谓‘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智若愚’,这罗睺已领略到了其中三昧,方致截教一败涂地啊!”燃灯道人喃喃道。
“虚虚实实,阴中有阳,谋而后动,魔族可谓计划周详,令人防不胜防,也难怪多宝道人会中招了。”南极仙翁道。
《易》文中太极阴阳图“阴阳互根”的结构模式和“阴阳互用”的运动模式是自然界结构与功能的理论模型。
在自然界,太阳和地球这个阴阳对立统一体存在着阴阳互根的结构模式和阴阳互用的运动模式。
在人体,命门与五脏这个阴阳对立统一体也存在着阴阳互根的结构模式和阴阳互用的运动模式。
在胚胎卵细胞的演变过程中,则存在着太极八卦的演变模式。
《易》中认为:?太极为天地万物之始,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错,变在其中。
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这一演变过程中,两仪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两仪即阴阳,阴阳分则天地立,由是阴阳二气上下升降,就可造化出万事万物来。所以审视两仪的基本原理,是认识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基本点。
对于太极生两仪的基本过程,有人曰:“太极本无极,无极即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生于动,地生于静.......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也。”
因为按照阴阳法则,以定位言,则阳在上,阴在下;以升降言,则阳下降,阴上升;以道路言,则左为阳降之道,右为阴升之路。
由此言之,所以太阳在上主天,太阴在下主地;太阳从左以降,是天阳下降于地,而阴中之阳为少阳,故而少阳在下(地);太阴从右以升,是地阴上升于天,而阳中之阴为少阴,故而少阴在上(天)。其中原理,正如晓者所言:“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唯阳中有阴,故天气得以下降,阴中有阳,故地气得以上升。”
“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是太极阴阳图的结构模式,是指其内部阴阳互为其根以使得“阳气生化无穷,阴气泉源不竭”的阴阳互根互藏之道,“阴阳互藏”就是指互为其根,即阴阳鱼的鱼眼;“唯阳中有阴,故天气得以下降,阴中有阳,故地气得以上升”则是太极阴阳图的运动模式,是指其外部阴阳相互为用以使得“天气得以下降……地气得以上升”,从而天地一体的运动模式,即阴阳鱼的鱼尾(少阴和少阳)。所以晓者所言的前者是阴阳互根互藏,后者是阴阳互用。
互为其根的“阴阳互藏之道”是太极阴阳图的结构模式,相互为用的“天气得以下降……地气得以上升”是太极阴阳图的运动模式。
阴阳互用的运动模
式实际上就是指阴阳相互为用的升降运动。古简中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太极在一动一静分阴分阳的初始阶段,就蕴藏着阳中含阴,阴中有阳的机理。
两仪分立时,在太阳的重心有一黑色的阴,在太阴的重心有一白色的阳,此正是“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也是“阴阳之精,互藏其宅”的阴阳互根之道。
水火为阴阳之根,以水火论之,则此正是火外明而内暗,水外暗而内明之证。
故有人说:“阴者宜暗,水则外暗而内明;阳体宜明,火则外明而内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