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的解释就是想表明她和吴宫人并没有特别的关系,就算她不是那么聪明却也知道咒术之事的厉害,自然不想搅和进去;就算是吴宫人说出她有意想让吴宫人栽脏,到时要了红鸾的性命,她也不想和咒术二字有牵连。
她想杀个把宫人并不是什么大罪过,可是咒术就同了;这点的区别她还是知道的。
皇帝看一眼太子妃,把她看得心霎间停止跳动,不过皇帝立时转过了头去:“既然有太子妃担保,吴宫人当然同咒术是无关,放开她吧。”他的话说得很温和,一如平常的他。
太子妃听到后心花怒放,根本没有在意皇帝的口中吴宫人变成了她的人,且此事还变成了由她做保,她满心欢喜的是皇帝因她而放过了吴宫人,这表示她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是极高的,是极得皇帝的信任与爱重。
“妾谢皇上的信任,吴宫人妾看着不像是个恶人。”太子妃说完看向红鸾:“倒是有人目无尊上,实在是可恶之极。”她还是不忘要处置红鸾。
皇帝淡淡的道:“的话有几分道理,既然看吴宫人不错,朕就赏她个女史留在身边听用吧。”这句话更让太子妃高兴坏了,她的梦想就是能让皇帝对她百依百顺——那才表示皇帝心中只有她一个人;没有想到刚刚还好像对她有些不满的皇帝,现在会待她如此好。
看来自己所为都是对的,知道如此就不应该赶过来看皇帝了,到了明天皇帝岂不是待自己更好些?太子妃有些后悔追过来。
皇帝的话说完微微一顿,早有人过去把吴宫人放开了。吴宫人有些惊疑不定,她并不想离开御书房,可是想到在太子妃身边一样可以常常见到皇帝,而且此事也由不得她说不,只能跪下叩头谢恩。
她再想到自己成为了女史,那红鸾呢?红鸾打了她、责骂她,接下来——;她在心底笑了起来,知道红鸾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不过她并不认为皇帝对太子妃有多么的爱重,只怕是现在太子妃的父兄于皇帝来说极为重要,才会让皇帝对她如同千依百顺般。
“的确是太过目无尊上,可以说是大不敬了;”皇帝顺着太子妃后面的话继续说下去,听得吴宫人更为相信自己的猜测,现在的太子妃定会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她竖起耳朵听下去:“此罪当诛,绝不能宽恕!说,是不是?”皇帝问的是太子妃。
太子妃当然连连点头,盯着红鸾连眼都不眨:“正是,其罪当诛。”听到太子要杀红鸾,她对红鸾的嫉恨也就消了大半,可是因为红鸾绑了她的人所以还是恨不得红鸾死。
红鸾心中也没有数,刚刚皇帝明明是没有怪罪她的意思,可是现在句句都是想要她的性命:她要不要分辩求饶?悄悄的看一眼皇帝,可是什么也看不出来,让她如此等死可不成,就在她要开口说话时,皇帝伸出他的手指。
皇帝所指却不是红鸾而是东宫女史:“御书房是何地,居然敢以脚踢门?朕看要踢的不是那门,是先帝、是朕!来人,拖出去杖毙。”
事情忽然峰回路转的让人回不过神来,只有刘大总管老神在在的让人把东宫女史拖出去,没有半点惊讶的样子。
太子妃大惊:“皇上——”她没有想到皇帝和自己所说的根本不是同一个人。
“怎么了?”皇帝转头看她:“此人以脚踢门而入,把先帝、把朕放在何处?说得对,此人罪该当诛。先帝大行,不然朕就要问她九族之罪。”
太子妃刚刚大声的附和了皇帝的话,而且东宫女史的错也摆在眼前:虽然是听她的吩咐行事,可是此时皇帝就是要认真、就是要追究,那一脚就成了欺君大过;她此时还能说什么?只能点头:“是,其罪当诛。”
只是这句话她说得无力气,直到此时她才发现面前的皇帝和她成亲时的太子有些不同了,好像并不是只知道一味仁厚的人;细看皇帝并无不同,连脸上的神色也是她所熟悉的。
皇帝看着红鸾:“做得差事不错,太后果然没有看错人;先帝大行御书房这里朕要用,但是却不能在此时添加人手;嗯,就赏个女史,着九品女官冠服——以后,御书房太后和朕就交给了。咒术一事立功甚大,先帝大行此时不宜议事,太后必会有封赏的。”
他句句不离太后,把太子妃的嘴巴封得死死的;也言明红鸾行事是奉了旨的,当然也就没有什么错处可言;红鸾虽然只得女史之名,却实得九品女官之位——厚封红鸾无疑就是掌了太子妃重重一个耳光。
太子妃心中醋意涌动:“皇帝,、……”她却说不出一个字来,因为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她驳斥皇帝的封赏:“我绝不会同意的。”也只有这么一句话,表明皇帝要纳红鸾入后宫是想也不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