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示意李绩饮茶,然后自己拈起茶杯呷了一口,回味一番茶水之回甘,问道“依你之见,要如何应对?”
李绩低头饮茶,默然不语。
到底要如何应对,您自己难道不知?想当年您也是天下少有的无敌统帅,行军不知运筹帷幄,都是颇具章法,眼下却偏要问我……
圣意如何,昭然若揭。
他不是魏徵、孙伏伽之流,不是不肯犯颜直谏,而是审时度势的能力比那两人更高明,明知此刻纵然以死相谏,皇帝亦不可能回心转意,又何必弄得君臣之间不欢而散呢?
故而只能沉默以对,无声的宣示着自己的立场,既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也给了皇帝一个台阶下,不至于弄得很尴尬。
李二陛下一看李绩的脸色,便知道他心中所想,多年君臣,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不仅有些感慨。
如何应对西域之局势?最委托的办法,便是将关中的军队调派一支前往西域驰援,同时于辽东撤回一军,回防关中。只要大军出关,吐蕃必然老老实实的趴在高原上,不敢轻举妄动,再前往高昌城与安西军汇合一处,即便阿拉伯人尽皆虎狼之师,西域亦是稳若磐石……
然而他不能这么做。
东征乃是国策,更是他李二借以成就千古一帝霸业宏图的最大基石,绝对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闪失,半点风险都不可承受。别看眼下朝野内外军中上下尽皆对东征信心满满,认为大军开至辽东便是一场摧枯拉朽的大声,区区高句丽弹丸之地不堪一击,然而李二陛下却丝毫不敢大意。
世人尽皆咒骂杨广残暴,然而作为从小便曾无比崇敬的一代天骄,李二陛下深知其雄才伟略,绝非世间传扬那般不堪,相反,他甚至认为杨广的功绩即便在从古至今所有的帝王之中,亦能够排至前列。
就是这样一位挥斥方遒、睥睨天下的帝王,以大隋作为根基,举兵百万征伐高句丽,却依旧铩羽而归,如何不让李二陛下为之重视?
想要确保东征万无一失,那就必须集结最大的力量,给予雷霆一击,绝对不能让高句丽有半分回天之力,故而撤军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要敌人尚未能打到长安城下,辽东军队就万万不能撤回一兵一卒。
前隋之殷鉴不远,被视为弹丸之地的高句丽崩掉了杨广的牙,间接导致了大隋的覆亡,使得杨广的所有宏图霸业全部烟消云散,留下万古骂名……
李二陛下可不想自己谋划多年的大计受到阻碍,最终步上杨广之后尘。
辽东的军队不能撤回,关中的军队要保持社稷之安稳,尤其是在自己明年开春御驾亲征之后,更要负责镇守京畿,更不可能调往西域……所以,无论眼下的西域局势如何险恶,安西军都只能孤军奋战。
只要能够坚持到东征获胜,届时将有数十万大军任意调拨,驰援西域。
哪怕是最不乐观的局势发生,李二陛下亦不相信有河间郡王李孝恭坐镇的安西都护府,会在一年之内便被敌人围歼覆灭。
李二陛下道“那便命令兵部紧急调拨一匹粮秣物资运往安西都护府,并且行文李孝恭,命其固守待援,不可轻举妄动。”
李绩补充道“还应当给予河间郡王临敌处置全权之责,无论丢失多少土地,无论损失多少兵卒,只需坚持一年时间,便有功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