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了,全盘拿下就要困难许多。
接下来,应该是“传檄而定”程序。
檄,即檄文,指公示性质的公文,并不仅仅是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此时的檄文,应该写什么呢?
应该写,豫章前郡守,横征暴敛,荒淫无道,我军奉某某指令,特来征讨,已经拿下该郡守。现晓喻全郡人民,稍安勿躁,前上级的事,不会牵连你们,希望你们还像以前那样工作和生活。
随后,各县回文,表示知晓,并顺便痛斥前郡守,表示今后会向新势力上税纳贡,等等。
这里,差了一个环节,就是奉了谁的命令。
没有一个合适的出处,檄文都不好写。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就是这种表现。
具体的说,黄忠他们奉的是涂山的命令;但实际他们奉的是樊韵的命令。涂山和樊韵,一个是长沙都尉职务,一个是武陵太守职务,能写出来么?写出来能对豫章的县令有震慑力么?
所以得往上找,谁呢?自然是刘表。
刘表不是荆州刺史吗?怎么管到扬州来了?
这个嘛……君不闻,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在地理上,扬州也属于楚国,是不是这样?楚国,可是好几次都是在襄阳设立国都的。
于是
豫章前郡守,横征暴敛、荒淫无道,致使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我主刘景升,看在同属楚国一脉,讨叛伐逆,已经拿下前郡守。
差不多就行了。
“传檄而定”中的“传檄”好说,能不能“定”还不好说。
咋办呢?当然是派兵前往了。
不过,总共才两万士兵,被十六个县一分,就没人了。
所以,不能分兵。就黄忠,带三千士兵,一县一县的依次通知。
拿到回文,并且回文上表示顺从,就去下一家。否则就是武力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