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二线防守,这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前线对峙没有能够制造足够威胁,陆恪还是能够很好地适应比赛。其实,我们可以看出绿湾包装工的防守策略:在今天的特殊天气情况下,传球准度和控制确实会受到影响,再加上客队进攻组残缺不全的接球阵容,主队确实能够拥有更多机会。”
“事实也的确如此,只要加强二线防守,掐断传球路线,那么陆恪的传球就会陷入困境,这是一个正确的思路,但实际比赛中,却给陆恪留下了太多调整时间,反而是让陆恪渐渐把传球手感调整起来,现在主队防守组必须调整策略才行,前线必须施加更多压力,否则仅仅依靠计谋,主队防守组真的很难抢到上风。”
演播室之中,作为居高临下审视全局的旁观者,立刻就捕捉到了关键,两支球队战术室里的团队也不例外,现在的关键是:应该如何调整?什么时候调整更为恰当?贸贸然地改变战术是否会被对手牵着鼻子走?还是应该给现有战术更多尝试空间?
球场之上,比赛时间依旧在前行,而陆恪的战术执行也依旧没有停顿。
“攻击!”
同样是多线路进攻阵型,但这一次,陆恪则采用了不同战术安排,他利用右侧的三叉戟作为掩护,脚步调整之间就把橄榄球传给了延迟一拍启动的弗兰克-高尔,把高尔当做右翼列阵的第四名接球球员。
塞勒克、洛根和博尔丁已经用不同的跑动路线把防守球员牵制住了,而陆恪的延迟出手则能够为高尔赢得更多推进空间,甚至直接闯入端区。
但此时距离端区着实太近太近,只有区区五码空间,防守组站位的密集程度更上一层楼,而且三叉戟牵制防守球员的活动空间也被压缩下来,然后就可以看到,高尔才刚刚接住橄榄球,不同方向就冲出了三名防守球员完成包夹,根本没有给高尔留下任何推进和活动的余地。
紧要关头,高尔保持了积极姿态,凭借着自己的跑卫身躯,强行突破,即使寡不敌众地被两名防守球员率先擒抱住了,但他还是不断尝试寻找着角柱的位置,试图用橄榄球触碰角柱的方式完成达阵;紧接着第三名防守球员就飞扑了过来,直接把高尔的上半身撞到了界外,联手自己的防守队友终结了这一次进攻。
于是,高尔就被摁倒在了一码线上,就差一码,区区一码,却还是没有能够切入端区。
三档一码,也是三档达阵。
站在场边的哈勃快速指挥起来,在全场雷鸣的噪音声之中,陆恪耳机里的对话声都变得断断续续起来,这也迫使陆恪不得不转过头,与哈勃进行了手势的简单沟通,确定了战术之后,这才转身快速完成战术布置。
旧金山49人对进攻阵型做出了调整两名近端锋加入了进攻锋线的行列,前线再次堆积了七名球员,陆恪站在了手枪阵型之中,两名外接手则如同左右护法一般分别平行位列在两侧,而跑卫则依旧站在陆恪身后的四码位置。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两名外接手,从最前列的位置后撤到了陆恪的平行位置,并且向内收缩到了口袋保护的范围之内。
这又是什么伎俩?
绿湾包装工没有时间细细思考了,防守组教练唐姆-卡珀斯(d-cape)只能根据赛前的准备完成红区布局,主教练麦克-麦卡锡的缺少变化还是不可避免地迎向到了整支球队,但现在也已经是开工没有回头箭了。
防守组站位也发生了些许变化三名防守锋线和三名线卫全部都在第一线整齐排列,另外还有一名线卫和一名角卫站在了他们的两端,保持站立式起跑的姿势,这也使得锋线对峙方面,他们足足拥有了八名球员。
剩下三名球员则全部集中在了中央地带,以三角形的站位对准了陆恪的位置,视线死死地瞄准了两名外接手,做好了随时完成防守的准备。
换而言之,绿湾包装工几乎是复制了旧金山49人的阵型但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防守组教练是来不及“复制”战术的,这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绿湾包装工采用了对位防守战术,根据近端锋和外接手的站位做出了调整,同时还有防守组队长的临场应变,然后就这样一比一地把旧金山49人的阵型复制了下来。
对位防守?
陆恪的视线跟随着自己屈膝的动作压低了下来,如同鹰隼般死死地瞄准了对手,然后就做好了动作,正式宣布开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