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多方刺激,士兵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每天的球场都是爆满的。
吃过饭后,三三两两的人聚集在一起,用树杈子不断在地上划拉,一边写一边读。
韩铭是直接教字的,没有普及拼音注法,那个他自己看起来都绕,相对于士兵来说,就更难了。
其实日常需要用到的字不多,识得几百个字,基本就能顺畅。他们也不需要去读经史,能看懂关于白话的命令就行了。
之所以要全员习字,除了改变社会结构之外,军令的保密性也很重要。
战争,打的就是信息差,谁获得的消息多,谁就更有可能获胜。
谍报人员在一场战斗中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只要截获了敌方情报,就可以在他们没做出应对前发起闪电战。
因此,如果士兵都有一定文化,那么下达军令就可以用更为特别的方式。哪怕被人所截,不找到相应的密码母本,对方也不一定能够解读。
看到营地内的士兵都在刻苦学习,日常的训练还能不耽误之后。对于左营的士兵,韩铭有了新的训法。
他把弓箭手和步卒混合,三人一队,已小队的模式,开始练习配合。
为了不久后的出征,小规模的战斗应该是常态。戚将军的鸳鸯阵,其实是最符合局部对敌,横推战场的阵法。
可是韩铭并不清楚这个阵法的配置,也不知道这个武器和装备是怎么弄,只能放弃。
三人阵法最为简单,配合起来也方便。最前面的盾卫,是用来保护两位远程箭手的,箭手则负责杀敌。
如果在其他营,那么这个战法就会变,人数可能会多一些,站位更为考究一点。
而在以远程火力为主的左营,大场面肯定是步卒在前,箭雨扫射。只有登船,或者短兵相接时,才用这种分散式的方法。
在跟几位将军请教之后,确认不会有大问题,也就这么教了。
箭手肯定不适合近战,远距离的炮轰才是正道。那么之前关于武器的设想,就要提上日程了。
普通弓箭难以在大风、或者海上使用,基本上很难射中人。弩的射程太短,且造价高昂,更适合轻骑兵使用。
想来想去,只能是从火器方面下手。燧发枪没有出炉之前,床弩几乎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等配合稍微有起色之后,还是得去一趟军器司。
韩铭这边的训练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大盛的朝堂之上,也是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