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我们是不是可以开办一个技术学校,专门用来培养这些技术工人。
无论是化肥厂,还是自行车厂,都需要不少技术工人。”赵淼建议道。
“办一个技术学校?会不会花费太多?而且在哪里办合适?”李文茵对这个也有些不了解。
“这个花费不会很多,我们不用太大的规模,只需要有百十人就行,到时候再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扩大规模。”胡明诚对于这个有些研究,机械专业出身的他,知道技术学校对于工厂的重要性。
而且此时的中国也缺乏技术学校。
从大学设置的专业就可以看出,文科专业的规模和学生人数都占据着绝对优势,这也是民国出了不少文学大师,但却没有多少理科人才。
也就民国末期那些年理科方面的人才多了一些,但数量依然不多,而且也没成长起来。
“地点呢?”李文茵问道。
“我认为合川不错,距离我们现在的地方较近,又远离市区。其实我认为我们的工厂都应该想办法分散并且远离市区,如今日军对于重庆的轰炸越来越频繁,前几天还有一枚炮弹落在我们厂房附近。”说到轰炸一事,赵淼真的有些担心。
“我们不可能把厂区都迁走吧?”李文茵知道若是现在搬迁厂区,影响有多大,可能刚刚抢下的市场又会丢失。
“我们可以把新到的设备遇到其他地方开设新的厂区,重庆这边就没必要扩大规模。
可以借着嘉陵江或者渠江,把工厂开到广安、渠县、南充等地,这些地方有着航运的便利性,也远离重庆,就不用担心轰炸的事。”胡明诚建议道。
“新厂的设立我认为要经过长官的同意。”赵淼坚持道。
跟胡明诚是冷杰聘请来的人不同,赵淼是冷杰的手下,对于冷杰自然更为尊敬。
“这个肯定要跟他商议。”李文茵点头道。
不过就是一两封电报的事,很方便。
火柴厂在成都和大竹两地的分厂设立就是冷杰的建议。
成都是四川的省会城市,市场很大,若是从重庆运送火柴过去,又有点远,开设分厂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大竹这个分厂,规模就很小了,就算是面建成,日产火柴也最多一万盒。
这是冷杰的私心,加上大竹是四川第十行政督察区官署驻地,不然以这里的交通不便,渠县和广安无疑更合适。
李文茵这边很快就给冷杰发了电报,冷杰也提出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