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考生水平一届比一届差,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丢人现眼!”
“话不能这么说,您的眼界自然比这些考生要广得多,作为长辈要大度一点,给他们发展眼界的机会。”
“啧,比狗爬还丑,年年见到这字就倒胃口,还考什么书,回去种田算了。”
“答得跟胡闹似的,你们都过来看看。”
……
阅卷室热热闹闹的时候,大门突然打开,一个鹤发银须的老人大步走进来。他腰板挺直、步履如风,深陷眼窝的棕褐色眼睛一眯,在场之人无端生出一股寒意。
“谢国老您来了。”
“谢国老您快坐。”
众位考官全然没了方才怼天怼地的气势,恭迎谢永昌在主位落座,如鹌鹑一样低头小心伺立一旁。
“如何?”谢永昌开口问。声音雄健浑厚,仿佛一把锤子不轻不重地锤在众人胸口,叫他们一时紧张到呼吸困难。
面面相觑。
“不太好……”
谢永昌随手拿起最上面的一份考卷看,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一位考官忙道:“那叠是最差的,这叠的好。”转身取来厚厚一沓考卷放在谢永昌面前。“您看看。在下觉得这位赵姓考生文采斐然,对于水利颇有见解,是位人才。”说完小心翼翼看谢永昌。
谢永昌扫过考卷,不置可否,眉头的纹路确是松了不少。
另一位考官见状赶紧端来茶水,殷勤道:“这是马鞍山新摘的翠尖,香气纯正,滋味浓厚,听闻国老偏好绿茶,早早备在这儿等候国老您品评。”
弯月似的茶叶竖立在茶杯中央,露出翠绿色的小尖,微微沉浮,煞是可爱。
谢永昌抿了一口,棕褐色的眸中有亮光一闪而过,额间眉纹彻底抹平。
众人松了口气,这才开始大胆交流此次解试的情况。
他们花了整整五天,将进士科和明经科的卷子评了大半,进士科中等水平以上的屈指可数,明经科整体水平较往年还要差,分明为了提高解试的合格率,他们这些考官已经暗戳戳地降低了试卷难度,哪知还是不尽人意。
阆洪郡已经数年没出现特别优秀的人才,尤其在隔壁江南郡年年出进士的惨烈对比下,不但郡守颜面无光,他们这些底下的官员和大儒也被隔壁狠狠压了一头,每每碰面总要被对方冷嘲热讽,怒气无处发泄。